這個系列帶著各位通過Python的角度,開始認識JavaScript這個實用的程式語言。專為曾經學習Python或認識Python,並且想學習JavaScript的人們設計,將會頻繁的提到每一種函式或語法與Python相關之處,便於將理解的知識再次利用,從中學習!
前言
這篇文章,將會介紹幾種JavaScript中的資料型態。若您曾經學習並認識 Python 中的資料型態,學習將會變得相當簡單!
Python 中的基本資料型態,包含數值(例如:int, float, bool)、字串(例如:str),以及容器(例如:list, dict)。這些資料型態,在JavaScript都有著對應或類似的資料型態。
Python | JavaScript |
---|---|
整數 (int) | 數字 (Number) |
浮點數 (float) | 數字 (Number) |
布林值 (bool) | 布林值 (Boolean) |
字串 (str) | 字串 (String) |
陣列 (list) | 陣列 (Array) |
字典 (dict) | 物件 (Object) |
資料型態
接下來將開始和各位介紹各種JS中的資料型態。將會一一介紹資料型態存放的內容!
數字 (Number)
數字,顧名思義便是一個數值,JavaScript中的數字包含了整數 (Integer) 或帶有小數點的浮點數 (Float) ,這點與Python不同。
這邊舉幾個數字的例子
1
2
3
4
5
6
// 十進制表示法
let a = 100;
let b = 1920.25;
// 科學記號表示法
let c = 1e5; // 100000
let d = 200e2; // 20000
除此之外,也有著較為特殊的例子,也就是無限大與無限小
1
2
3
// Infinity; 無限大與無限小
let e = Infinity; // 無限大
let f = -Infinity; // 無限小
任何數都不會大於無限大 (Infinity),並且任何數都不會小於無限小 (-Infinity)。
另一個例子是 NaN (Not a Number),判斷方式是使用 isNaN()
函式,而在Python會使用 isnan()
函式,兩者功能相同。
1
2
3
4
5
let g = NaN;
// 通過 isNaN() 函式判斷
isNaN(g); // 將會回傳布林值 true
isNaN(2); // 將會回傳布林值 false
布林值 (Boolean)
布林值,就像是是非題,只有是 (true) 和否 (false) 兩種可能。而在Python中的布林值,首字母是大寫的(True / False),筆者也常常因為這點的區分而產生錯誤。
布林值會被應用在條件判斷的情況,以下是布林值的例子
1
2
let h = true;
let i = isNaN(20); // 將會回傳 false,並且 false 會被作為 i 變數的值
字串 (String)
字串曾經在上一篇中提到,可以是任何的文字或內容,並且需使用單引號 ('
) 或雙引號 ("
) 於左右包裹,否則會發生錯誤。包裹方式使用單引號 ('
) 或雙引號 ("
) 在Python中同樣如此,因此若曾學習Python將能夠快速適應。
以下是幾個字串的例子
1
2
3
4
5
6
7
8
9
let j = '中文 English हिन्दी العربية বাংলা 日本語국어 தமிழ் עברית'; // 任何語言都可以於字串中使用
let k = "這是一個字串"; // 除了用單引號外,亦可用雙引號
// 字串中不能包含與字串外的符號相同的符號
let l = "雙引號內不能包括雙引號,但可以包含'單引號'";
let m = '單引號內不能包括單引號,但可以包含"雙引號"';
let n = "可以使用反斜線\"突破限制\",使用同樣的符號";
// 字串的其他小知識
let o = '字串' + '連接'; // 會將o變數的值定義為 字串連接
let p = '跨行\n字串'; // 會將 \n 取代為換行
陣列 (Array)
陣列,也就是一組資料,舉一個在許多教學都會出現的例子「學生成績」
當我們要存放五個學生的成績,我們或許會這樣儲存
1
2
3
4
5
let var1 = 90;
let var2 = 100;
let var3 = 87;
let var4 = 59;
let var5 = 80;
但若這樣一個一個變數儲存,首先,程式碼會很長,尤其是若有更多學生的資料,將會更加嚴重。接著,當要調用一個學生的資料時,我們便需要使用該學生的變數名稱來調用,相當難以辨識,但若我們使用陣列 (使用中括號包裹,每一筆資料間用半形逗號間隔)
1
let score = [90, 100, 87, 59, 80];
便可以讓程式碼較好閱讀,也適合存取資料,存取資料的方式如下,使用 陣列名稱[索引]
來讀取,而索引由順序從0開始計算
1
2
3
let score = [90, 100, 87, 59, 80];
console.log(score[0]); // 會輸出 90
console.log(score[3]); // 會輸出 59
而陣列中也可以存取其他資料型態的資料
1
2
3
let myList = ["first data", true, 314, false, [123]];
// 第4項資料是一個陣列,在陣列中的陣列被稱為巢狀陣列,讀取方式如下
console.log(myList[4][0]); // 將會輸出 123
物件 (Object)
物件,與Python中的字典(dict)類似。若要理解物件的用途,筆者認為可以通過Python中的字典來理解,物件就像是一個字典,可以通過一個索引,來得到一筆資料。並且索引是一段文字。
這邊舉一個物件的例子,來讓各位可以從範例認識物件
1
let obj = { bob: 101, jame: 500, total: 601 };
此時,我們定義了一個名為 obj 的物件,有三個屬性,分別是 bob, jame 和 total,有兩種方法可以取出其值
1
2
3
4
5
let obj = { bob: 101, jame: 500, total: 601 };
// 取出物件中的值
console.log(obj['bob']); // 物件名稱[屬性名稱],將得到 101
console.log(obj.jame); // 物件名稱.屬性名稱,將得到 500
若使用 物件名稱[屬性名稱]
的方法,可以將變數名稱作為要取的屬性名稱來取值,而若使用 物件名稱.屬性名稱
的方法,可能會由於名稱為中文等因素無法取值。
以上,便是對於JS中幾種基本的資料型態之介紹!
結語
這篇文章向各位介紹了 JavaScript 中的幾種基本的資料型態,以及其用法。或許會有讀者納悶,為什麼這篇文章沒有任何實作的程式碼?這是因為資料型態雖然看似困難,但其實在每一段程式碼中,或許都有資料型態的範疇唷!例如 console.log()
這個函式,輸出的內容便可以是資料型態中的任何一種,如: console.log(1.1)
、console.log('ouo')
。
希望這篇文章,能夠讓各位更加認識 JS 中的資料型態,以上便是這篇文章的內容囉!別忘了多多追蹤本系列文章,並且歡迎留言分享你的心得或問題!感謝您的閱讀~